近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肝癌相关中医药研究项目
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因肝癌致死的人数超过25万,当前我国肝癌每年的发病人数占全球新发肝癌人数的45%,是我国发病率排在第4位的恶性肿瘤,在男性死亡中排名第2[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在肝癌的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4]。本文通过分析2015~2019年NSFC肝癌中医药研究项目资助情况,探讨肝癌中医药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肝癌中医药研究领域的科技工作者选题和项目申报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检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查询(V2.0正式版)网站( 2019,建立包含立项名称、批准年份、学科分类、项目负责人、依托单位、项目经费、项目批准号、项目类别、中文主题词的数据库。由于有些研究者会选择其他学科分类进行NSFC项目提交,因此在完成“中医学”的数据获取后,继续选择“中药学”与“中西医结合”两个学科分类,检索与肝癌中医药研究有关的立项项目作为补充与完善,最后将所得资料进行汇总,以便于后续的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资助概况 资助项目数、资助类别及资助金额分布获资助项目类别包括面上项目、地区项目、青年项目等。2015~2019年,无论是资助项目数量和资助金额整体以2015~2017年平稳,2018年有明显增长,2019年整体下降。就项目类型而言,以面上项目和地区项目起伏较为明显。2018年面上项目和地区项目差距拉大,2019年这种差距出现缩小(图1、2)。从图2来看,整体项目资助经费跟项目立项数量变化趋势基本相符,2018年资助经费1 587万元达到高峰。2019年资助经费总额为近5年最低,但平均经费较2015~2017年变化不大。近5年资助项目数和资助经费的年度分布具体情况见图1、2。
图1 2015~2019年肝癌中医药研究NSFC资助项目数年度分布
图2 2015~2019年肝癌中医药研究NSFC资助项目经费年度分布
2.2 资助项目依托单位分布 近5年NSFC肝癌中医药研究资助项目涉及的依托单位共计63家,其中中医院校17家,西医院校16家,综合性高校17家,研究机构5家,医院5家,其他类型依托单位3家。依托单位类型中医院校与西医院校及综合性高校数量上基本无差别。资助项目而言,以中医院校获资助的项目最多(44.12%),其次为西医院校(23.53%)。主要包括广西中医药大学(11项)、上海中医药大学 (10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9项)、南京中医药大学(8项)等,广西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分别以获资助项目数量11项和10项位居前列。但广西中医药大学以地区项目(90.90%)为主。排名前10的单位共获资助项目66项,占近5年肝癌中医药研究相关资助项目(136项)的48.53%。资助金额(2 801万)占获资助总经费(5 601万)的50.00%。西医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及综合性院校复旦大学在肝癌中医药研究项目立项数量上排第3、5位,甚至高于传统的中医院校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等中医高校。具体资助项目依托单位见表1,获资助数量排名前10的单位所获资助项目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
2.3 学科资助情况 NSFC肝癌中医药研究获资助的分支学科较多,其中立项项目数和资助金额最多的分支学科是中药抗肿瘤药理,其次是中西医结合临床基础和中医内科,其余分布较少。这些获资助项目数及资助金额较多的分支学科多以面上项目为主,面上项目均大于10项,资助金额近1 000万元。民族药学和治则治法分别以266万和256万位于其后。见表3。
2.4 资助项目热点病症谱分布 近5年NSFC在肝癌中医药研究资助项目的研究对象种类繁多,将其按中药成分、中药复方、单味中药、中医病机病症、中医治法、针灸推拿、中药药对以及其他进行分类。以中药成分(40%)和中药复方(34%)占主要地位,其次是单味中药(12%),而其他研究对象的资助项目较少,均不超过5%。整体研究对象资助项目情况占比见图3。
表1 2015~2019年NSFC肝癌中医药研究依托单位情况 (项)单位类型项目数依托单位(项目数)中医院校60广西中医药大学(11),上海中医药大学(10),南京中医药大学(8),北京中医药大学(5),广州中医药大学(4),湖南中医药大学(4),贵阳中医学院(4),河北中医学院(4),浙江中医药大学(3),陕西中医药大学(3),安徽中医药大学(1),成都中医药大学(1),福建中医药大学(1),河南中医药大学(1),湖北中医药大学(1),天津中医药大学(1),云南中医药大学(1)西医院校3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9),南方医科大学(5),沈阳药科大学(3),内蒙古医科大学(2),新疆医科大学(2),大连医科大学(1),桂林医学院(1),湖北医药学院(1),济宁医学院(1),首都医科大学(1),天津医科大学(1),温州医科大学(1),右江民族医学院(1),中国药科大学(1),遵义医学院(1),安徽医科大学(1),综合高校30复旦大学(6),中山大学(3),中南民族大学(3),深圳大学(2),三峡大学(2),山东大学(2),暨南大学(2),大连大学(1),华中科技大学(1),南昌大学(1),南京大学(1),石河子大学(1),湖北民族学院(1),武汉大学(1),西安交通大学(1)延边大学(1),浙江大学(1),研究机构5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药防治研究所(1),山东省医学科学院(1),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1),香港浸会大学深圳研究院(1)医院6湖北省中医院(2),广东省人民医院(1),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1医院(1)其他3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1),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1),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1)
文章来源:《天津中医药》 网址: http://www.tjzyyzz.cn/qikandaodu/2021/0619/1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