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职业教育高标准领先发展之路
杨荣敏(1965-),女,天津职业大学副校长,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天津,)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一带一路’视域下海外鲁班工坊建设的标准化模式研究”(DJA),主持人:戴裕威;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研究”(DJA),主持人:邹吉权
天津是我国近现代工业发源地,职业教育在天津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传统。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半工半读到试验区的行业办学,从示范区的职教体系构建到示范区升级版建设,天津职教一路走来,书写着天津教育的“奋进之笔、得意之作”。进入新时代,天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做大做强做优职业教育8项举措[1],奋力将十九大精神化为行动自觉,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牢牢把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构建起世界一流现代职教体系,打造了天津职教城市名片,探索形成了体系构建、行业办学、双师培养、鲁班工坊、东西协作、资源共享、大赛平台等7大发展模式,为天津一基地三区和五个现代化建设培养了数量充足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走出了一条高标准领先发展之路。
一、突出类型教育,世界一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彰显优势
天津职业教育坚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坚持15年连续改革创新,建机制、出标准、提质量,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终身立交”具有天津特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推进职业教育“纵向贯通”,做优做强天津现代职教体系的基石——中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现代职教体系的核心——高等职业教育,打破制约职业院校学生成长的“天花板”,积极探索中、高、本、硕衔接培养机制,构建各层次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中高本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道。“3+2”分段培养、五年制系统培养、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大赛选手免试升本,一系列的创新探索,构建起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职业教育类型层次体系。2015年,教育部批准天津设立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我国第一所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技术大学。
推进职业教育“横向融通”,政策引导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之间开展课程和学分互认,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贯通衔接。近20所职业院校成为中小学生体验技术技能、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劳动观念、少儿职业启蒙的培训基地,“小小工程师”成为每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中小学生体验职业教育的品牌项目。各院校围绕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和稳定就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和社会服务,年培训量连续多年超过在校生1.5倍以上,17所高职院校开发了97个职业423个“职业培训包”,推进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融通与共享。
将职业教育资源向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继续教育拓展,构建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终身教育体系,出台学习型城市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了以“学习包”为核心的终身学习资源平台、教学管理平台和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形成了以远程教育中心为龙头,城市社区学院为骨干、社区学校为基础,涉农区县职业成人教育中心为骨干、乡镇成人学校为基础的数字化学习网络;探索设立市民学习账户、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高质量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终身学习成为天津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
二、坚持行业办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凸显特色
行业企业办学是天津职业教育的致胜法宝,行业企业主办、财政全额保障、教育部门归口管理,从初期的“两不变、一不减、一加强”(职业学校继续依托行业企业管理的体制不变,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渠道不变,经费额度不减,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和管理。)到“两完善、一增长、一加强”(完善具有约束力的行业企业办学业绩政绩考核制度,完善财政性教育经费拨款渠道;每年适度递增生均经费拨款标准;探索加强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等的第三方评价机制)。破解“中国制造2025”技术技能人才紧缺的难题,推动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立足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发展需求,探索形成政、行、企、校、研“五方携手”,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的产教深度融合的运行机制。
文章来源:《天津中医药》 网址: http://www.tjzyyzz.cn/qikandaodu/2021/0510/1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