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中医药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了重大的战略机遇。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北省中药材主产区和全国重要的商品药材基地,素有“华中药库”的美誉,具备将“华中药库”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条件。基于当前中医药及相关产业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发挥的重要作用,可以结合地区资源禀赋,通过系统评价恩施州中医药资源及产业的潜在价值,探索有利于推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生态化之路。
1 产业发展基础
作为湖北省中药材主产区和全国重要的商品药材基地,恩施州充分认识到中医药产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近年来恩施州州委、州政府逐步将“华中药库”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了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1.1 原生药用资源丰富
恩施州位于巫山、武陵山与大娄山聚集之地,是云贵高原植物区系向东过渡和亚热带植物区系向北过渡的交汇地。境内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其中名贵天然药物较多,药材资源种类分别占全省约76% 和全国约20%,素有“华中药库”的美誉。现已查明的药用植物资源有186 科 854 属 2 258 种、动物类药材86 种、矿物类药材22 种。此外,全州还拥有一批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道地药材品牌,如鸡爪黄连、恩施板党、紫油厚朴、巴东玄参、巴东独活、五鹤续断、皱皮木瓜、湖北贝母、石窑当归、鸡腿白术等,还有江边一碗水、七叶一枝花、头顶一颗珠、文王一枝笔、金钱白花蛇、竹节人参等名贵珍稀药材也极具开发价值。目前,鸡爪黄连、利川山药、鸡腿白术、紫油厚朴、恩施板党、巴东玄参、巴东独活7 个品种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可见,恩施州拥有发展中医药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
1.2 原料种植规模具备
恩施州发挥中药材产地适宜、品质优良等资源比较优势,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建设了紫油厚朴“百里长廊”、48 个中药材“千亩村”、12 个中药材“万亩乡镇”,打造了黄连、白术、玄参、党参、山药、百合、厚朴等中药材板块经济带,建成了华中地区规模最大、优质药材种质资源最多的高山药用植物园。全州中药材留存面积常年稳定在8.7 万hm2左右,其中木本药材 5.7 万 hm2左右,草本药材 3 万 hm2左右。全州中药材人工种植品种60 余种,加上野生药材资源,中药材常年收购品种近300 种,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药材基地。
1.3 制药生产体系成形
截至2019 年6 月,恩施州现有各类药业企业80 家、药材专业合作社368 家。药业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10 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 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 家、通过国家GMP 认证的制药企业6 家、药品生产批准文号89 个。6 家通过国家GMP 认证的制药企业中,又有中成药企业2家、中药饮片企业3 家、原料药和化学药企业1 家。全州基本形成了药材种植、医药化工、中成药制剂、饮片加工、医药保健、药业营销一条龙的生产体系。
1.4 产业创新氛围初显
为提高中医药产业现代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恩施州在中医药产业标准化生产、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2017 年,中青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0 亿元组建了恩施州中医药产业发展基金,建设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和流通市场平台,其中建成的巴东玄参、利川黄连、恩施黄连基地已获得国家GAP 基地认证。全州制订的20 个道地药材种植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规范,被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为省级地方实施标准。地处恩施市新塘乡的华中药用植物园,作为集科研、生产、教学、科普于一体的中医药产业科技孵化基地,近年来与韩国首尔大学、台湾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等20 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在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保存、药用植物育种与栽培、天然产物提取与开发等多个研究领域展现出较强的实力[1]。
1.5 文化养生产业兴起
恩施州中医药文化丰富而厚重,境内拥有“药祖”神农氏在搭架采药后顺溪而下获名的神农溪,也留存着诸如《玲珑医鉴》《医学粹精》《杂证灵方》《女科提要》等散落民间的重要的土家医学著作。随着国家及各级政府的重视,目前以中医药文化为依托的养生产业正在恩施州兴起。全州现建成78 家国医堂、7 家名医堂、7 家养生堂、34 家知名中医工作室。在养生旅游产业方面,境内作为“清江画廊”精品旅游线路重要节点的华中药用植物园,显示出愈发重要的作用。
文章来源:《天津中医药》 网址: http://www.tjzyyzz.cn/qikandaodu/2021/0211/514.html